【资料图】
6月26日至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在甘肃省张掖市联合组织召开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场会(以下简称“现场会”)。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初步实现由分散、粗放、相对独立发展向集约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转型发展,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方面成效显著。
据悉,“十三五”以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基础业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技术装备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成效显著。
在助力农业丰产丰收方面,各地围绕重要农事季节和作物需水关键期,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在东北,得益于近年来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作,区域年均增雨(雪)量较之前增加27%,年均粮食产量提高232亿斤。在云南,气象部门长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大幅降低烤烟的冰雹受灾率,每年减少损失16亿元以上。新疆近年来强化人工防雹作业能力建设,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年均雹灾损失减少70%以上。
在服务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气象部门坚持内外携手合作,在应对干旱、异常高温、森林草原火险等自然灾害过程中,全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多次助力降下“及时雨”“救命水”。2018年,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扑救时,人工增雨作业对全线扑灭林火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下半年南方多地遭遇极端高温事件,4架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2架大型无人机千里驰援,助力降下“喜雨”。据统计,2022年6月至11月中旬,长江中下游高温干旱地区人工增雨影响面积约252.9万平方公里,累计增加降水约85.6亿吨。
在助力建设美丽中国方面,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已覆盖三江源、祁连山等近四分之三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丹江口水库等近一半的大中型水库。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十三五”以来,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呈逐渐增加趋势,青海湖水体面积增大约371平方公里,祁连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 郭民)
每日消息!曾房兰(关于曾房兰介绍)
唐三和小舞只生了2个娃,却称唐舞桐为小七,这小名有特殊意义
北京养老服务网6月28日正式上线,找服务、问政策“一网通办”
注意!高考志愿填报7句重要提醒
硬核科技论 | 保时捷918继任者纯电化!全新Mission X这些技术值得了解_全球简讯
《捕梦猫》治愈截图曝光 毕璞带你进入别人的梦境-要闻速递
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暨创意编程活动举行
kol是啥意思?_kol是什么意思怎么做kol营销
齐齐哈尔:齐车公司成为中国铁路起重机领域引领者-全球最资讯
全国中成药集采结果出炉 平均降价49%,16家公司产品拟中选